英国教育系统改革下的私校与公校 排名明显落后
12月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英国伦敦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结果。
在针对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岁学生举行的数学、科学和阅读三个科目的测试中,英国的排名明显落后于新加坡和中国等亚洲国家,其中数学排名下滑至第27位,是自2000年参与测试以来的最低水平。
此结果一经公布便引起了英国教育行业的热烈讨论。
事实上,近年来,英国保守党政府一直在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尤其在特蕾莎?梅上任后,这位少见的出身公立学校的首相更是将教育资源公平分配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特蕾莎?梅说“在一个为所有人服务的国家,你在哪里出生,你的父母收入高不高,这些都不重要。只要你付出努力,在实现目标的路上,你就可以想走多远走多远。我希望这个国家,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任人唯贤的国家。”
然而,在以“精英文化”为主导,私立学校历史悠久的英国,实现这样的目标有多难?
针对私立学校在英国教育系统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教授戴雨果。
他也是英国首家使用中英双语进行教学的肯辛顿韦德小学的联合创始人。
私立学校,也通常被英国人称为“公学”,普遍被认为是精英的“孵化器”。
对于这样的观点,戴雨果既不肯定也不否认:“私立学校是给那些足够聪明,有能力考进去的学生准备的。
值得强调的是,为了能够考入私立学校,这些学生一定是从小就开始做了充分规划和准备的。
而一旦他们进入了私立学校,那么,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他们就已经是精英了。
也就是说,他们也许并不是以精英身份入学的,但从私立学校毕业后,这些学生就跻身社会上那一小撮经过严格挑选和竞争,受过优质教育的少数精英群体了。”
英国社会流动与儿童贫困委员会在2015年12月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英国顶尖大学牛津与剑桥的成功申请者中,有2/5的人来自私立学校。
而英国只有7%的学生能够进入私立学校就读。
相比之下,不难发现,私立学校几乎是抵达名牌大学的“直通车”。
戴雨果说:“英格兰的教育体系与欧洲其他国家不太一样。比如在法国和意大利,最好的学校都是公立学校。无论你是一个富有的王子,还是来自普通工薪阶层,一般情况下,你都可以把孩子送进高质量的公立学校。
但英国却不一样,英国的许多公立学校水平并不理想,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够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你很自然会努力想把孩子送进私立学校,或者,送进数量有限的优秀公立学校。我不想以偏概全,并不是所有公立学校都不好,优秀的公立学校是有的,而且随着教育系统的改革,公立学校的质量正在逐渐改善。”
在戴雨果教授看来,灵活性是私立学校非常独特的优势。
英国教育部允许私立学校自主掌握课程安排,不需要与公立学校一样遵循统一的全国教学大纲。
戴雨果以肯辛顿韦德小学为例解释说:“例如,我们不会像其他学校那样让学生学其他欧洲语言或拉丁语,因为我们会重点学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我们独特的地方还有很多,例如数学的教学方法会使用‘上海掌握教学模式’;
一般来说,在英格兰的学校,尤其是公立学校,历史课的范围都比较偏向英国史,但我们不想那样,因为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所以历史课也是相对国际化的。”
但对于以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为指导的公立学校来说,任何一门课程的引入或退出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近两年,汉语学习和上海数学教学法也开始在英国公立学校试点并逐渐受到师生青睐。
2016年9月,英国教育部宣布投资100万英镑用于一项名为“卓越汉语教学”的项目。
按照计划,到2020年,该项目将为英国培养至少5000名能够流利使用汉语的学生。
首批参与该项目的学校有15所。
位于英格兰东南部伊斯特本的圣凯瑟琳学院正在考虑申请加入该项目。
校长马克 塔尔伯特表示,由教育部引导的汉语教学项目,将为学校的汉语教学提供多方面的资源。
“首先就是资金支持,用来吸引更优秀的汉语教师。
据我了解,这个项目还将培训100名专业汉语教师。
另外,这样的项目也会提高英国学校整体对汉语教学的重视,并鼓励更多的学校将汉语作为GCSE(相当于普通初级中学毕业文凭)考试的科目中。
如果汉语教学得到了教育部的认可和重视,那各个学校也自然更加积极地去开设相关课程。”
同样地,今年7月份,英国教育部宣布在全国8000所小学普及亚洲国家,尤其是新加坡和中国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为借鉴上海的数学教学经验,英国教育部还多次组织小学数学教师赴上海接受培训,并邀请中国教师走进英国小学,交换教学。
在以提高公立学校教学质量,整合优化教育资源的众多改革措施中,恢复文法学校是最受关注,也是最具争议的举动。
文法学校通常被认为是英国的“重点中学”,它虽然是公立性质,却通过严格的考试来选拔学生。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执政的工党政府以文法学校“择优分类”加剧了阶级分化而对其下了禁令,不允许新开设文法学校。
但毕业于文法学校的首相特蕾莎 梅表示,她主张的文法学校并非对传统选拔学校的复制,而是一种新型的多元化的公立学校。
“人们常常迷失在1950和1960年代的文法学校是否影响社会公平的争论中。但我想把重点放在未来的新文法学校上,它将是一个真正多元化学校系统中的组成元素,这个学校系统将为每个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让他们充分地发挥特长和天赋。也让每个父母都能给自己的孩子找到理想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