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英国留学菜鸟的忠告:别把宝押在语言学校上

2016-05-16

   现在中国每年大约有40万人出国留学,一半人学商科,一小部分人学文科,剩下的人学理科。现在,国外大学已经把文科商科专业的英语要求到了雅思7分,理工科是6.5分,这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几乎是不可逾越的屏障。于是,国外大学语言课应运而生。大部分是总分差0.5分的同学读2个月左右的语言,通过大学自己出题的考试,从而顺利进入大学就读,可是,读完语言课真的一切顺利吗?

  速成英语不足以对付外国课堂

  从语言学校授课内容来讲,大部分内容属于英语基础知识,和雅思极为相近;小部分内容是国外的考试方式,包括写论文、演讲的技巧等。这个培养是教给学生如何更自信地表达自己,更有逻辑地思考问题,但这是思维能力,不是英语能力。

  从时间来看,雅思提高0.5分,在国内平均需要闭关三个月,而两个月语言学校,每天上课的四五个小时可能远远达不到当年闭关的强度。所以,语言课两个月毕业以后,大部分人的感觉是英语比以前好很多(学校出题差不多可以考到7分),但这种临阵磨枪的速成英语,还是远远不足够以在真正上课中如鱼得水。

  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雅思的7分构成,7=阅读听力8+写作口语6,毫无疑问,这是90%中国学生的英语状态,而且这个7分大部分是雅思前后准备一年,至少考3次的结果。也就是刷出来的雅思。很多小伙伴拿着7分的雅思空降外国,发现刚来上课也是有很多问题。7分小伙伴精通雅思考试,可是并不精通国外老师上课用的词汇,老师经常讲着理论就讲到了哲学史学,柏拉图、罗素,红宝书里面的8000词汇根本无力招架,更不用说理工科的专有名词。

  从新闻学专业来说,我们有一门课“Research Method”,这几乎是所有专业的必修课。第一节课,老师就告诉我们,学这门课最重要的是Epistemology和Ontology,这两个词翻译成中文是认识论和本体论,然后就开始讲起了哲学史。所以好多7分小伙伴刚上课时过的也是“上课基本靠预习,学习基本靠课件”的日子,更何况是临阵磨枪两个月磨出来的7分。

  真实的英语能力超越书本

  还有要提醒的是,中国学生太久的闭关读书,英语的生活词汇十分不足。比如Facial wash和Cream cleaner,前者是洗面奶,后者是卸妆乳。为了避免尴尬,避免逛街需要带着有道词典。所以建议想留学的小伙伴还是先看看《走遍美国》,了解一下真实的海外生活。

  我身边只听说了一个人面对英语毫无压力,他说他用英文听不懂的东西一定是中文也听不懂,这个小伙伴拿着29的托福口语(满分30),在国内的英语水平就是看电影不用看字幕。不要盲目迷信雅思高分,真正的口语写作高分才是英语高手。不过即便如此,他说他用英文永远不能100%的表达他的内心情感,只能表达出既定事实,外国人只是他的同学,不是知心好友,想融入外国人的圈子,语言只是第一关。

  预习和大量阅读是关键

  那么刚到海外的小伙伴怎么办呢?大家公认的简明有效的办法就是预习。外国教授会在第一节课发一个Handbook,这里面会有本学期他讲课的大纲、必读书目、每节lecture的核心话题、每节seminar的讨论题目和最后的考试或论文的评分标准。吃透了他的Handbook,绝对会心中有数。

  另外,很多老师会把他上课的PPT提前传到教学系统。那么,在上课之前,他讲课的重点实际上已经可以把握了。研究生初期的课程是与国外本科三年级的课程接轨的,如果本科与研究生是同一个专业,基本意味着老师最初讲课的大部分知识用中文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不理解专有名词,可以借助在线词典,即使是不理解这个知识点,维基百科也可以解一时之难。

  想要尽快适应国外的学习,更重要的就是大量阅读。研究生阶段,文科专业每门课必读书目大概是10本,选读数目是30本。如此庞大的阅读量就是帮助学生建立理论体系,培养思维方式,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刚到外国的同学,阅读速度很慢,一学期100多本书确实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就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从自己的研究课题出发,选择性阅读。我的personal tutor给我的建议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自己的论文兴趣范围,让每门课的老师划重点,找老师帮忙确定最符合论文选题的专著和作者,避免额外功。如果还是太多,那就信奉先期刊后专著的思路。一般来讲,期刊的文章较短,结构也更明确,更适合初学者迅速了解专业的核心问题。(本文讨论的阅读是在没有课本的前提下的“海读”,当然,如果有的课有课本,那就当然是课本为王了!而且有课本的课程期末通常是考试,不是论文,考课本。)

  谨以此文劝告即将出国的小伙伴,英语很重要,雅思托福很重要,但是英语能力更重要。还有就是一定要调整好心态,知道自己出国是为了什么,不要走捷径,享受在国外一个人吃苦的日子,那才是人生最大的一笔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