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作业不分班 为什么英国中学生优秀率90%以上?

2016-05-26

   BBC拍摄的纪录片《中国式教学》中,上课化妆、吃东西、随意讲话的英国学生常常出现在英国的课堂中。而实际情况是,英国的中学上课非常安静,按照胡轶群的话来说,安静得可以听到苍蝇飞。

 

 

  2015年11月,闵行实验小学的季常振、吴佳文和甘乐鸣3名数学教师,以及上海进才实验中学的胡轶群、徐昊和林徐劢三名数学教师 ,作为中英数学交流项目的交流互访者前往英国短期执教。据了解,“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是第一个由发达国家资助、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教师工作互派项目。

  在与老师们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中英中学课堂里呈现出的数学教学,有很大差别,但也各有所长。三位老师将上海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带入了英国的课堂,激起了不少思维的水花……

  英国传统的绅士风度延伸至课堂

  “老师,这个房间有点热,我可以把外套脱掉穿里面的衬衫吗?”徐昊所在Dorset郡的Twynham Teaching School里,一名较为羞涩的7年纪小男生操着一口标准的英式英语问道。“我当场就惊呆了,没想到脱外套也需要请示老师,比起我们的课堂,英国的课堂原来更为严肃了。”徐昊说。

  林徐劢前往的诺丁汉Minster School是远近闻名的一所“名校”,她也感受到了学生的绅士风度。中国的学生出现在教师办公室是在常见不过的场景,但在英国,林徐劢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情景——“学生如果想要去找老师,要事先预约。

  或者现在教师办公室门前等候,所找的教师会走出来与学生单独交流,绝不影响办公室内的其他教师办公。”

  在中国,11月11日是一个购物的狂欢节。在英国,是一战纪念日。按照惯例,英国的学生需要对逝者缅怀默哀。

  “我所在的一所乡村学校里没有广播,老师们只是在前一天嘱咐学生们次日某时要举行默哀活动。我还在上课,时间一到,学生们齐刷刷地站起来默哀,结束后坐下继续上课。整个过程没有人组织、没有人说话,但非常有秩序。”胡轶群回忆说。

  师生之间非常平等,并且互相尊重,这是到英国交流的上海教师一致评价。英国传统的绅士风度,在中学生的课堂中可见一斑。

  学生按照数学水平分级,走班上课

  在英国是没有所谓“班级”的概念的。甘乐鸣所任教的Saint George’s ChurchofEngland School学校有1000多名学生,数学教师总共7名,他们执教所有年级的数学课。

  每名数学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专用教室,每个年级、每个学科按照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分为不同层次。“低年级可能每个年级之分两个层次班级,而到了高年级,一个年级10各班甚至可以分为10个层次。学生按照各自的数学水平,找到对应的班级,全部走班上课。其他科学科亦如此。

  这种分层充满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诉求,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学得更多更深,较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满足基础要求就好。不过,这种分层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每个学年都会在测试的基础上重新编排分层班级。

  英国学生的小数计算比较薄弱

  英国学生的小数计算比较薄弱,英国教师对此很头疼。于是,甘乐鸣提前了解了英国学生的教学需求,并在教授小数乘整数这一课时,引入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我想引导学生把小数的乘法转化成整数的乘法,观察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从而利用整数乘法来解决小数乘法的计算问题。”甘乐鸣说,英国学生在课堂练习中领悟了转化思想后,做起练习题来速度明显加快,很多学生说:“数学的计算原来也可以很生动。”

  不写作业,还学得好是如何做到的?

  与中国不同的是,英国的中学生几乎没有“家庭作业”,普遍教师每周只布置一次家庭作业,体量也不会太大。因为没有家庭作业的巩固,不少学生会将此前学习过的内容遗忘。英国教师在上课时,会不断重复讲起此前学习过的内容。甚至在高年级测试时,将所有低年级学过的数学公式印在小卡片上发给学生。

  讲过几堂课后,林徐劢对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做了一下测试。她出了一张30分的卷子,其中有10分属于难题。“按照这个标准,我以为班级的平均分会在20分上下。没想到,全班同学的优秀率在90%以上,只有3、4个人没有超过25分,远远超过我的预期。”林徐劢坦言,这个知识接纳的水平,不比上海最好的学生差。

  没有家庭作业,成绩还这样好,原因何在?林徐劢说,学习过程中,英国的学生非常注重知识推演的逻辑过程,掌握知识的过程非常透彻,运用起来更加自如。“更重要的是,我教的这两个班级是数学最好班,学生们本身对数学都非常感兴趣,即便教师不留作业,学生也会凭借兴趣自己钻研。”

  英国教师的执行力令人惊叹

  季常振是第二次赴英参与此项目的教师,此行给季常振最大的感受是英国教师强大的学习能力。“我第一次去英国交流时,搭档Helen说英国教师比较介意课堂对他人开放,因此他们并没有教研活动。”

  季常振说,此次在Chailey School,他看到了教研活动正在英国有声有色地开展,尽管教师讨论的内容和主题不一定那么有深度,但已经初具雏形。

  季常振的搭档ClairePalmer 老师去年曾来上海观摩过闵行区实验小学的教学,回国后,Claire将在上海收获的教学方式运用到了英国的教学中。在课堂上,Claire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成长和体验,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让他们在尝试、调整、再尝试中进行学习。

  “很多英国教师坦言,他们课堂上大多关注结果,结果对了就继续往下教学,不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探究。”季常振说,“经过中英交流后,他们开始关注学生对概念的深度理解,以及学生思维过程的完整性和流畅性。”

  民办公办学校有差距,家长焦虑学区房

  “学区房已经是个世界性的话题了!”

  徐昊的一个朋友移民到英国的伦敦工作,孩子刚刚一两岁,焦虑的妈妈经常向徐昊抱怨在英国寻找“学区房”的不容易。徐昊说,英国的家长们,尤其是在伦敦这样的大城市生活家长,只要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会尽量选择民办学校就读。

  按照三位老师的描述可以看出,在英国,民办和公办学校教学质量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不同地域之间,对于教育的观念也有很大差异。

  “我所在的乡村公办学校中,学生的学业压力并不是很大。不少学生并不期待考取大学,而是毕业后在当地谋得一份闲适的工作,学校里的老师想私下里给学生开开小灶,甚至会被家长拒绝。”徐昊说,学校也觉得部分学生本身学习的原动力不够充分。

  而在比较好的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中,也会有学生选择补课。相对应地,在英国,老师们业余时间做家教补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还有不少本校老师主动向学生发放名片,上面写着他们所兼职的课外教育机构的信息。